存在主义:在荒谬的世界中寻找意义


存在主义:在荒谬的世界中寻找意义

关注个体在无意义或充满困境的世界中如何寻找或创造意义、实现自由和本真性。

存在主义,作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思潮之一,将目光投向人类个体的存在状态,强调个人自由、责任以及在一个看似没有内在意义的世界中创造生命价值的挣扎。其核心思想挑战了传统哲学中「本质先于存在」的观念,深刻地影响了文学、艺术、心理学等领域。


存在主义最根本也最广为人知的核心思想是「存在先于本质」。这一观点由尚-保罗·萨特(Jean-Paul Sartre)提出并普及,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哲学观念。传统哲学认为,任何事物的「本质」(essence),也就是其固有的属性、目的和定义,是先于其「存在」(existence)的。例如,一把刀的本质(用来切割)在它被制造出来之前就已经被决定了。

然而,存在主义者认为,人类是独一无二的,我们并非带着预设的目的或蓝图来到这个世界。我们首先是「存在」的,然后透过我们的选择和行动,来定义我们自己,创造我们自身的「本质」。换言之,人是自我创造的产物

人没有固定的“出厂设置”,你是你的选择和行动的总和。

由此核心思想衍生出存在主义的几个关键主题:

  • 自由与选择: 既然没有预设的本质,人类就拥有绝对的自由去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。每一个决定,无论大小,都在形塑我们的「我是谁」。这种自由是无可逃避的,萨特甚至称之为「人注定是自由的」。

  • 责任: 与绝对自由相伴而来的是沉重的责任。我们不仅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,更要为全人类负责。因为当我们选择一种行为时,我们等于是在宣称这种行为对所有人都是有价值的。

自由是绝对的,但随之而来的是无法逃避的责任。

  • 荒谬 (The Absurd): 阿尔贝·加缪(Albert Camus)是阐述「荒谬」概念的核心人物。他认为,荒谬感源自于人类内心对意义和理性的渴望,与这个冷漠、非理性的世界之间的冲突。世界本身并非荒谬,人类对意义的渴求也非荒谬,两者之间的鸿沟才是荒谬的根源。

世界本身没有意义,意义需要你在生活中勇敢地创造出来。

  • 焦虑 (Angst/Anxiety): 当意识到自己拥有绝对的自由,以及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全部责任时,一种深刻的焦虑感便油然而生。这种焦虑并非日常的担忧,而是面对无限可能性和生命无常时的沉重感

  • 真实性 (Authenticity): 存在主义鼓励人们活出「本真的」自我。这意味着要拥抱我们的自由,真诚地做出选择,并为之负责,而不是屈从于社会的期望或他人的眼光,陷入「自欺」(Bad Faith)的状态。

面对荒谬、焦虑和死亡,唯有清醒地选择、真诚地行动、承担起责任,才能活出本真的人生。


存在主义并非一个统一的哲学体系,其代表人物的思想也存在差异,甚至彼此矛盾。以下是几位最具代表性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及其核心贡献:

  • 索伦·克尔凯郭尔 (Søren Kierkegaard, 1813-1855): 被誉为「存在主义之父」,这位丹麦哲学家和神学家强调主观真理和个人的信仰飞跃。他认为,客观的、普遍的真理无法解决个人存在的根本问题,人必须透过充满激情和承诺的个人选择来寻找生命的意义。

  • 弗里德里希·尼采 (Friedrich Nietzsche, 1844-1900): 尼采宣告「上帝已死」,意指传统的道德和宗教价值观已经崩溃。他提出了「超人」(Übermensch)的概念,鼓励个人超越传统道德的束缚,以强大的意志力创造自己的价值观和生命意义。

  • 马丁·海德格尔 (Martin Heidegger, 1889-1976): 海德格尔的哲学核心是「存在」(Being)的问题。他使用「此在」(Dasein)一词来特指人类的存在方式,强调人是被「抛掷」(thrownness)到这个世界上,并朝向死亡而存在。他认为,意识到死亡的必然性,才能促使人们活出本真的人生。

  • 尚-保罗·萨特 (Jean-Paul Sartre, 1905-1980): 作为存在主义最著名的旗手,萨特将「存在先于本质」的观念发扬光大。他强调人的绝对自由和责任,并透过其哲学著作、小说和戏剧,深刻探讨了自欺、他人即地狱等概念。

  • 阿尔贝·加缪 (Albert Camus, 1913-1960): 加缪以其「荒谬哲学」著称。他认为,面对荒谬的世界,人们不应绝望或寻求宗教慰藉,而应该以「反抗」、「自由」和「激情」来拥抱生命。他著名的《薛西弗斯的神话》便阐述了这种在徒劳中寻找幸福的荒谬英雄形象。

  • 西蒙·波娃 (Simone de Beauvoir, 1908-1986): 作为存在主义女性主义的先驱,波娃将存在主义的原则应用于女性议题。她在其巨著《第二性》中提出了「女人不是天生的,而是后天塑成的」这一著名论断,深刻地剖析了女性在社会和历史中如何被定义为「他者」,并鼓励女性超越这种处境,实现自我创造。


总而言之,存在主义哲学提供了一种直面人类生存困境的视角。它迫使我们思考,在一个没有神祇、没有预定剧本的宇宙中,我们该如何生活。尽管其基调可能看似悲观,但存在主义最终强调的是人的能动性和创造力——正是因为生命没有内在意义,我们才获得了创造属于自己意义的终极自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