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纪谜题终结!K他命、“电击”甚至“熬夜”的闪电抗郁奇效,《自然》揭开共同底牌:腺苷
颠覆“神经风暴”旧理论,大脑的“节能模式”才是关键!“K他命2.0”与无创“大脑高地训练”疗法已在路上
2025年11月6日,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罗敏敏实验室在国际期刊《自然》发表研究报告,首次确认腺苷(Adenosine)信号通路是氯胺酮(Ketamine)与电休克疗法(ECT)产生快速抗抑郁作用的共同核心机制,为开发更安全有效的抑郁症疗法提供了明确靶点。
导读
为什么K他命(氯胺酮)和电休克(ECT)能“闪电般”逆转重度抑郁?几十年来,我们以为答案是K他命引发的“神经兴奋风暴”。
现在,一篇2025年发表于《自然》的重磅研究给出了颠覆性答案:它们都依赖于激活了大脑的同一种“古老”信号——腺苷(Adenosine)。
这项发现首次统一了三种看似毫不相干的快速抗郁疗法——K他命、ECT甚至“通宵不睡”(睡眠剥夺)的底层机制。它不仅彻底重塑了我们对抑郁症的理解,更催生出了效果更强、副作用更小的“K他命2.0”版药物,并验证了一种极具前景的无创“大脑训练法”。
在对抗抑郁症的战役中,K他命和ECT是公认的“最终武器”,能在几小时内拯救重度绝望的患者。
K他命的“旧理论”是这样的:它作为“NMDA受体拮抗剂”,首先阻断了一个通道,导致大脑释放出“兴奋性”的谷氨酸洪流,进而激活mTOR通路,最终促进了“大脑肥料”BDNF的合成,实现了神经元的“重新布线”。
这个理论很流行,但有个巨大裂痕:为什么其他NMDA拮抗剂,没有K他命的效果? K他命的“黑匣子”显然没有被完全打开。
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那个更上游的、更根本的“秘密开关”。
为了找到这个开关,研究团队设定了严苛的“嫌疑人标准”:激活它就能模拟疗效,阻断它就会让疗效消失。
在排除了众多“嫌疑人”后,腺苷进入了视野。
是的,腺苷(Adenosine)就是那个我们每天都在对抗的物质。咖啡因之所以能提神,就是因为它“霸占”了腺苷的“座位”(受体),阻止腺苷发挥“刹车”和“催眠”作用。
腺苷,正是我们大脑中最重要的“天然镇静剂”和“修复信号”。
研究团队使用了最先进的“分子荧光探针”(GRAB sensor),这就像给大脑装上了高精度的“监控摄像头”。他们惊奇地发现:
- 无论是注射K他命还是实施ECT,小鼠大脑的“情绪指挥中心”——内侧前额叶皮层(mPFC)——都会瞬间爆发出一股强烈的“腺苷浪潮”。
- 当科学家“关闭”腺苷的接收器(A1和A2A受体)时,K他命和ECT瞬间“失灵”,抗抑郁效果(以及下游的BDNF上调)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- 当他们绕过K他命,直接向mPFC注入微量腺苷时,小鼠的抑郁行为也得到了立竿见影的缓解。
至此,理论被重塑:K他命和ECT只是“扳机”,腺苷才是“子弹”!
K他命是如何“召唤”出这股腺苷浪潮的?
答案彻底颠覆了“神经风暴”的旧理论。K他命并没有让大脑“过度兴奋”,反而是给细胞的“发电站”——线粒体,踩了一脚“轻刹车”。
研究发现,K他命会轻微抑制线粒体的能量代谢(TCA循环)。这导致细胞内的“能量货币”ATP/ADP比例失衡。为了自救,细胞启动了“应急预案”——通过一种名为ENT1/2的“传送带”,将多余的腺苷“泵”出细胞外。
这就像K他命不是通过“大喊大叫”来传递信号,而是通过一种微妙的“节能模式”,“挤”出了这些宝贵的腺苷信使。
这个发现意义重大,因为它意味着抗抑郁效果(来自腺苷)与致幻等副作用(可能来自NMDA受体)是可以“解绑”的。
这项发现最精妙之处,在于它还顺便解开了另一个古老谜题:为什么“通宵不睡”(睡眠剥夺)也能快速抗抑郁?
答案正是腺苷。我们清醒的时间越长,大脑中积累的腺苷就越多(这就是睡意)。“熬夜”这种极端方式,恰好导致了mPFC中腺苷水平的飙升,无意间启动了和K他命、ECT相同的修复通路。
K他命、ECT、睡眠剥夺,三条大路,通向了同一个“罗马”——腺苷。
如果腺苷才是关键,我们是否能绕过K他命的缺点,直接“指挥”腺苷呢?
答案是肯定的。研究团队沿着这条思路,取得了(在当时)极具前瞻性的两大突破:
突破一:“K他命2.0”版药物(如DCK, 2C-DCK)
研究团队合成了31种K他命衍生物。他们发现,其中几种新药(如DCK和2C-DCK)在“召唤”腺苷方面的能力是K他命的数倍。
在小鼠实验中,这些“K他命2.0”版本,仅需极低的剂量就能达到更强的抗抑郁效果,同时几乎不引起K他命常见的运动副作用。
论文发表时针对DCK和2C-DCK的临床前研究已在加速推进,旨在评估其作为更安全速效抗抑郁药的潜力,尽管它们进入人体临床试验仍需时日。
突破二:无创的“大脑高地训练”疗法(aIH)
最令人兴奋的是,研究者验证了一种完全不依赖药物的方法——急性间歇性缺氧(aIH)。
这并非让人窒息,而是类似于一种“大脑的高地训练”。通过让患者呼吸短暂(5分钟)、可控的低氧空气,安全地“诱骗”大脑释放出腺苷浪潮。
结果显示,这种无创的“高地训练”疗法,同样能快速缓解小鼠的抑郁行为。
aIH作为一种“有益应激”(Hormesis)手段,此前已被研究用于神经康复。该《自然》论文首次为其在抑郁症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腺苷机制。目前,全球多个实验室已启动小型临床研究,探索aIH对难治性抑郁症(TRD)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
总结与展望
这项发表于《自然》的研究,如同一块“罗塞塔石碑”,同时破解了K他命、ECT和睡眠剥夺三种强大疗法的共同语言——腺苷。
它告诉我们,对抗抑郁症,或许我们不需要“猛药”去冲击大脑,而是需要“巧劲”去唤醒大脑自身的修复机制。
这也给所有依赖咖啡因的人一个(坏)消息: 如果你正在接受K他命治疗或处于抑郁状态,过度饮用咖啡(腺苷受体阻断剂)是否会“抵消”疗效?这已成为精神药理学界亟需回答的新问题。
从“K他命2.0”到无创的“大脑高地训练”,一个以腺苷为核心的抗抑郁新时代,正加速到来。